高密度,高能量
用来测试Classic线的器材除了Thiel CS2.3i喇叭和Sony SCD-1之外,还有笔者最近咬紧牙关,勒紧裤头带恭请人宫的一套新宠:麦景图的C46前级加MC402后级,目前己被煲炼得七七八八,而两条Classic线在试音室也用煲线机煲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试音时所有的设备都处于良好的作战状态。
Siltech线和许多音响器材一样,尽量要全套使用,我最初只在CD至前级用SQ-28Si平衡线,发觉声音衔接不太顺畅,但当换上了喇叭线之后便完全没有问题。前后级之间我用的是Zu Cable的Variate平衡线。
Siltech声称X-Balance是创新的抗干扰技术,试音的头三秒便印证了Siltech没有讲大话,Classic线具备前所未有的宁静度、声音的能量感和密度是空前的。微动态和整体动态得到了几乎是成倍的增长,讯号强度之高使我不得不将C46前级的音量下调了大约3%。我从没见过传输能力如此强的『电』线。Classic给我的感觉就像里面用上了超导体。
Classic声音密度之高像是把每一粒音符都凝结成一个光滑的实体,找不到任何开叉和松散的现象,层次感是立体的,声音的定位也是立体的,明确到可以清楚地指出声音的位置。在两个喇叭之间的定位固然清晰准确,连飞离喇叭之外的声音也有准确的位置。
Classic的低频保持了Siltech一贯的特色,下潜很深且有高度控制力,听陈洁丽的『心曲』CD,其中一首原创歌『小村庄』中的低音录得极具份量,但平时听起来总觉得像一般流行曲一样,份量稍多,没甚么特别之处,可是经过Classic处理过之后是另一回事,过度的量感适度减轻,潜深却增加了一成不止,控制力极佳,弹跳力十分精彩。蔡琴民歌第四首『想你的时候』是笔者试低音的必试项目,这首歌的低音频率范围十分特别,在大部份场合下不是低音不足就是过量,在我家长年属于过量,Classic线虽然不可能改变平衡度和房间的声学特性,
但强大的控制力完全制止了过度的Booming,量感适度减少,力度和弹跳力明显改善,效果非常出色。
Classic的中高频比原先采用多芯结构的G5线更为通透和开扬,空气感增加得最为明显,听Eva Cassidy的“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开头的空气感和谐波多得充满了整个听音空间,Eva的声音清晰明亮地固定在中间偏后的位置,我不知道这首歌的现场录音环境,但听起来却像是在一个数千尺大厅中的现场表演,像真度和音乐感无比的突出。
Classic的人声没有太多的甜味,罗时丰的[唱歌的人]SACD第六首[那年去看山]是一首录得相当不错男女合唱,Classic线精细的轮廓刻划和感染力使歌曲更加抒情和浪漫,第八首『朋友』和张铁林的对唱同样十分精彩,罗时丰磁性的歌喉和张铁林高亢的嗓门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又觉得非常和谐和流畅,所听到的是发乎内心的真情对唱,而不是充满做作的合唱。
SQ-28i加LS-88的订价并不算便宜,但它们的声音补偿了一切,用了Classic线后你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换线的冲动,这是Siltech线最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