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看了不少书,也听了不少议论,有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直以为,听音响是件很感性很个人的事,所以很赞同“用自己的耳朵收货”的说法。趁着今天没事,找了一辆车,拉上自己的丹拿1.3SE和柯颂功放直奔“德龙”和“美声”!
时间:2003年11月28日上午9时30分——12时30分
地点:西安“德龙”音响行,“美声”音响行
器材:音箱-丹拿1.3SE
功放-贵丰TABU、麦景图C36前级和MC7150后级、柯颂V6、柯颂V6+艺术家9.0前级、艺术家6.6+9.0艺术家前级
音源-马兰士8260、原创A6S
线材:喇叭线-英国金宝8TC、信号线-不知名的自制线材(用军品特殊材料制成,据说可与几千元的进口线相媲美)
软件:“烧金窝”(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演奏的“BOLERO”(交响乐)、“八只眼”的演唱集“等你到明天”(男声)、“Jheena Lodwick”演唱的英文老歌(女声)
第一组:马兰士8260+柯颂V6+丹拿1.3SE
听音感受——两头去得尽,高频低频非常突出;中频似乎有点薄,不够沉着结实;层次交待还过得去,平衡度不是太好,声音开得稍大时,有些吵,收放不太自如。听交响乐,动态很大,但强弱音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贴切,高低音衔接的不太好。听人声,男声的质感不错,声音定位相当好,临场感比较强;女声不如男声好,主要问题是声音收不住,特别是高频部分有毛刺,听上去不是很舒服。
第二组:马兰士8260+艺术家6.6+9.0艺术家前级+丹拿1.3SE
听音感受——和上一组比声音变化很大,无疑是声音变得好听了,非常明显!主要是声音变得更柔和了,两头似乎没有上一组去的尽,但显得更扎实了,特别是中频部分,变得丰满结实。平衡度好一些,同样音量下并不觉得吵,收放显得比前一组自如一些。听交响乐,动态不错,没有上一组张扬,显得更含蓄更内敛一些,但绝对不是没有量,低频一出仍能吓人一跳!男声变得柔和了,声部衔接的似乎更自然流畅。女声的毛刺明显被磨去,显得圆润光泽,听上去舒服多了。
第三组:马兰士8260+柯颂V6+艺术家9.0前级+丹拿1.3SE
听音感受——与第一组不同的是加了艺术家9.0前级,声音改善很大,以前只是听说,没有实际听过,这次算是开了耳朵。除保持了
柯颂V6高解析力的优势外,中频也改善不少,显得比原来厚实了。声音整体变得柔和润泽了许多。但与第二组比,在听感上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平衡度和高中低频的衔接上。
第四组:马兰士8260+贵丰TABU +丹拿1.3SE
听音感受——怎么说呢,只是换了台功放,而且还不是贵丰的正牌产品,我仍听到了明显的差距。我一直以为好功放是不应该带有过多的个性色彩(即在某些方面特别出众的地方),好功放总是不动声色的打动你。我以为TABU就是一款这样的功放,虽然它还没有达到让人忘我的境地,但它确实让你更容易投入到音乐之中而渐渐忘却那些器材的优劣。,它比柯颂多的是一份沉稳,比艺术家多的是一份大气。
第五组:原创A6S+麦景图C36前级和MC7150后级+丹拿1.3SE
听音感受——非常遗憾的是,我的柯颂“罢工”了,在“美声”刚接好电源,一开机就听“啪”的一声,指示灯灭了,再开不见任何动静,无奈原计划去“中图”听“音乐传真”和去“钟神”听“钟神”小旗舰的计划也泡汤了。只好先接上麦景图。需要说明的是这组麦氏前后级不是什么新鲜货,据店老板说大概是95年前后的产品。但麦景图毕竟是麦景图,更何况推的是我心爱的丹拿1.3SE。闲话少叙,个人以为这一组表现最好。除了贵丰的那些优点外,麦氏最大的本钱是声音的“宽松”(我实在想不出别的更好的词来形容)。我以前在音乐厅听过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两个字。真实的声音是宽大和松弛的,它弥漫在你周围,包容着你,浸润着你,陶醉着你!我以为麦氏很接近,真的很接近,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你甚至不用刻意去注意什么音场、音色、层次、平衡度……
只须静静地、安稳地去听就成了。我以为这是一种境界。
以上,纯属个人主观感受,不对的地方,尽管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