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扩大机的输出功率通常都不大,在这样的条件下,若是对应「不太好应付」的喇叭,声音经常会变得比较死板,Marantz的设计者显然想出了一连串的对策,试图改善中功率综合扩大机的能力。PM-15S1的输出功率仅有90瓦(8奥姆负载时),如何让它「听起来」比较有力?从本机的功率放大电路中我发现Marantz有两个主要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之一是采取「电压放大电路」与「电流放大电路」的两段式分离设计,电压放大电路是在后级的前半段,主要是以HDAM-SA2模块放大前级送来的信号,后半段则是电流放大电路(纯粹的电流放大、电压增益只有1)用来驱动喇叭。一般的晶体后级电路在输出端会有一条通往后级电路输入级的负回授路径,如果喇叭的反电动势比较强,它会顺着负回授路径回到「最敏感的」输入级,影响电路的安定性,推不好喇叭的主因往往不是纯粹的推力问题,因此对于某些「难搞」的喇叭,我们经常会建议搭配「末端无负回授」的后级。PM-15S1的输出端并非无负回授,但它是采取电流负回授的方式,负回授路径只有回到电流放大电路的前段,且电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只有1而已,就算喇叭的反电动势颇高,对于本机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依然能够稳定地驱动喇叭。
摆脱了反电动势的影响还不够,要让扩大机听起来更有力,提升动态表现是必要的作法,而Marantz PM-15S1则是以「加快速度」的方式来达成:放大电路的信号路径采最短化设计,并且在功率放大电路的末段,每声道使用一对2SA1303/2SC3284推挽输出,这些功率晶体的外观看起来一点都不特别,但是仔细查过资料却发现它们是Sanken出品的LAPT(Linear Amplification Power Transistor),这是一种多射极结构的BJT,它们的速度足足是一般功率晶体的十倍!此外在电源电路方面也采取「高速化」的相应措施:采用环形电压器、萧特基二极管作整流、以低阻抗的Nichicon「Super Through」电解电容作滤波(15,000μF/63V二枚),并且在输出级与电源电路之间以较粗的无氧铜线连接,使PM-15S1机内的瞬间电流供应能力达到上一代Marantz同级机种的两倍之多。
栩栩如生的现场感
以往Marantz的两声道器材多半都呈现出较为浓密、厚重的个性,属于比较成熟稳重的声音,11S1的两款机种也是倾向于「Marantz传统」的表现方式,相当能够得到注重「韵味」音响玩家的喜爱,然而多数年轻世代的音响玩家比较偏好开朗活泼、新鲜度高的声音。原厂似乎有意让15S1与11S1做出明显的区隔,不仅是价位而已,声音表现也转为迎合新世代玩家的个性。
这套系统需要暖机,在刚开机时就可以明显听出本机是属于反应迅速的类型,随着开机时间逐渐加长,音质变得越来越通透,微小细节的解析能力非常强,高频细致地表现。与先前试听11S1系统的印象作比较,11S1有着高密度的中频,低频也显现出较有份量的重量感;而15S1则显得开放而敏锐,高、中、低频段的速度一致(都很快),完全没有黏滞性,虽然没有在「下盘」刻意地加重,但中低频段的份量已经足够,且中频段有着极为丰富的层次,这是Marantz器材的一贯特征。
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我选定两款高级书架式喇叭作搭配。体积小巧的ProAc Tablette Reference Eight Signature在接上本系统时,它高频质感极佳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我播放「Hommage a Kreisler」(SACD)时,片中几个以史特拉地瓦里名琴演奏的曲目,小提琴的音色显得华丽、富光泽感,音场自然地展开,用此搭配聆听以弦乐演奏为主的软件十分引人入胜,这样的组合最适合用在小坪数的空间。
随后我再以Focal Profile 908作搭配,它的灵敏度为89dB(2.83V/1m),且箱体与中低音单体口径都比前者大一号,因此在PM-15S1的「轻松」驱动下,中低频的量感变得丰富许多,这样的组合可以用在一般的客厅,用正常的音量听交响乐已经很足够了。尽管喇叭的搭配作了改变,但有许多特色是不变的:像是钢琴音色的真实感与尾韵、音像的轮廓清晰与丰富的堂音,这些都能确定是属于SA-15S1与PM-15S1的特质,而它们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栩栩如生的现场感,就连「Duke Ellington Meets Count Basie」(SACD)这样的老录音里面排练试录的片段,听起来几乎有与他们身处在同一个空间的错觉。我向来很不喜欢在评论中作夸张的描述,本篇也不例外,以上所述的优异表现是有条件的:搭配中频死板、高频质感差的喇叭别想得到好结果;再者SA-15S1与PM-15S1还是无法突破我的「三个半小时魔咒」,开机之后要经过三个半小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它们并不是例外,我试过的很多高性能音响器材几乎都是如此。在本次试听时,我还用上了一部电子式的交流稳压器(含噪声滤波),可以让这套系统表现出更强的力道。
最佳推荐
虽然SA-15S1与PM-15S1是纯粹的日系血统,但是声音却像是「欧陆系」的制品,以它们的售价,两部机器加起来最多只能买到一部性能相近的欧系综合扩大机而已(还不包括讯源器材呢!)。这是Marantz挑战自我的新作品,优异音质与价格有着极强的魅力,在此价位带中很难遇到实力相当的竞争者,这是我们给予推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