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Franz Schubert:Piano Quintet in A mjor, D 667 "Forellenquintett"
6. Franz Schubert:Die Forelle, D 550
7. Laes Anders Tomter/ Erik Sollid:Fiellørreten
8. Matthew Whittall:Hors d’oeuvre
9. Benjamin Schmid/ Stian Carstensen:Forelle Blue
杨‧沃格勒(大提琴) 安提‧席拉拉(钢琴)
班杰明‧许密特(小提琴) 拉斯‧安德斯‧汤姆特(中提琴)
亚内‧萨克沙拉 (低音大提琴)
德国大提琴家杨‧沃格勒被视为新一代大提琴家中最有希望继承马友友、麦斯基、罗斯托波维奇等人大师地位的接班人。20岁时就成为德勒斯登国立管弦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期间深受罗林‧马捷尔的赏识,1997年以独奏家身分单飞,手持1721年Montagnana名琴“ex-Hekking”。
杨‧沃格勒所策划灌录的专辑,屡获唱片大奖,包括:法国金音叉奖、德国回声大奖等。
此专辑由杨‧沃格勒和他所主持的「莫里兹堡音乐节」班底录製。
以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为发想,呈现一套以「鳟鱼」主题旋律,加入民谣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并融合北欧民谣素材、美国爵士风格等元素,所衍生的多首精彩现代「鳟鱼」变奏作品。
这份录音是以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为发想,由此创作的鳟鱼钢琴五重奏为后续,再进一步呈现一套以「鳟鱼」主题衍生的现代作品。这个系列作品的发想来自大提琴家杨‧沃格勒和他所主持的莫里兹堡音乐节。其中,中提琴家汤姆特与索里德的创作,将北欧的民谣小提琴演奏风格和中提琴结合,是一套将古典与民间素材结合的作品。这种北欧小提琴是葛利格创作的灵感,在北美移民潮中被带到美国阿帕拉契山区后,成为阿帕拉契民谣的一个主轴,也出现在马友友的阿帕拉契专辑概念中。汤姆特自己是挪威人,对这种音乐非常熟悉,这是他为什么採用这种风格创作此曲的原因。
加拿大出生,但在芬兰定居已经十年的作曲家马修‧魏塔尔的「作品时光」用另一个角度切入观察鳟鱼主题:这是一首带有自由爵士和华丽百老汇风格的创作。接下来的由小提琴家班杰明‧许密特与手风琴家卡斯坦森所创作的「鳟鱼蓝调」却让人充满了意外,像是一首戏谑的猫追老鼠卡通配乐,中间穿插了芬兰民间很喜欢使用的手风琴,但音乐的语彙却是现代北美式文明的流行语彙,间歇会出现许多穿插拼贴的音乐意象,都是我们熟悉却不见得说得出来源的当代流行音乐语彙,充份显示了新一代作曲家融合和跨界的创作思维。
当然全片最大的焦点还是在舒伯特两首鳟鱼原作。其中艺术歌曲的鳟鱼在片中改由低音大提琴和大提琴主奏旋律并互相伴奏,钢琴伴奏则不变,本片中萨克沙拉的低音大提琴演奏让全曲增色不少。这份演奏的录音效果非常迷人,尤其是把一般录音很难捕捉到的低音大提琴的低频都呈现出来,让人真正感受到舒伯特在此曲要採用这种室内乐罕见乐器的原因。不像一般鳟鱼五重奏多半採用由知名钢琴家领衔,其他四位弦乐手以配合、跟进的方式演奏鳟鱼,这份演奏因为是由大提琴家沃格勒居主轴,因此钢琴的角色就退居其次,而比较甘于居于伴奏的地位,这为乐曲其他声部的浮现和整体声部的平衡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