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愛樂者,任何經典的音樂缺乏聆聽者,經典也就不成經典,自然會消失在歷史洪流當中,還好,這世界上有數不清的愛樂者,所以好音樂就這麼流傳下來。音響也是如此,因為愛樂者希望在家中隨時享受音樂,所以他們需要音響,也因為愛樂者講究音樂重現的自然與傳真,所以Hi End音響得以在市場上存活。mbl因為眾多講究音響的愛樂者,在Hi End音響市場上茁壯成熟,而他們在賺錢之餘,做了一件非常棒的事,就是撥出預算贊助科隆古樂管弦樂團(Concerto Koln),並推出mbl自家錄音發行的CD。mbl贊助的內容不僅是錄音,還包括舉辦音樂會,以及其他音樂推廣活動。
不僅贊助唱片錄音,mbl首席工程師Jurgen Reis還親自操刀,擔任錄音工程師,同時包辦混音與母帶後製,所以從這張唱片的錄音,我們可以窺見mbl對於「自然重現真實音樂」背後的思維邏輯。
如果我們想要透過音響重現自然真實的音樂,首先要思考究竟我們聽的唱片是什麼?要如何才稱得上自然?舉例來說,如果不是現場錄音,那麼五月天的唱片真正的錄音現場,絕對不是一群團員聚在錄音室裡面彈唱錄音,而是讓鼓手先錄音,然後再把貝斯、吉他、鍵盤、主唱,一個個跟著鼓手的節奏分開錄音,之後再做「混音」,這是多軌錄音的真實面貌,換句話說,自然且真實的錄音現場,根本沒有存在過!我們要如何在頂尖音響系統上重現?
Jurgen Reis回歸了「自然」的本質,「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選擇在德國的Kempen老教堂錄音,讓樂團在古老而神聖的空間當中自然地演奏,音樂和空間產生自然的殘響,然後Jurgen利用麥克風把這些自然的聲響錄製下來。
聽起來每件事情都很自然,不是嗎?抱歉,教堂空間開闊,殘響比較長,所以樂器容易重現足夠的響度,可是要捕捉精確的定位點,並不容易。殘響較長似乎不容易想像,如果我們說「空谷回音」,可能就清楚了,一件樂器在開闊的教堂中發聲,我們都可能因為空谷回音的效果,聽不出樂器正確的位置,更何況要擺一個小編制的管弦樂團進去,誰在哪裡要怎麼聽清楚?
這時候錄音師的專業浮現了。租用教堂的時間有限,錄音的順序是樂團練習,然後再錄音,Jurgen必須趁著樂團練習的時候,趕快找出麥克風擺放的正確位置。Jurgen使用的錄音方法是單點錄音,而不是時下流行的多麥克風錄音,這樣的錄音方式看起來很簡單,只要擺個麥克風,錄音工程師按下錄音鍵,音樂就錄到硬碟裡了,可是要怎麼決定麥克風的位置?抱歉,全靠錄音工程師的經驗。擺對了,錄音自然又真實,但如果擺錯了,管弦樂團就會亂成一團,什麼樂器在哪裡都搞不清楚。
「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錄得如何?非常棒。因為是古樂管弦樂團,編制不大,演奏曲目約莫在維瓦第時代,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為主。樂團如果講究些,還會用上羊腸弦,不過唱片裡面沒有特別說明。實際聆聽弦樂的聲響稍暗,這也是古樂團的特徵,不過因為選擇Kempen教堂錄音,空間感高聳,向上延伸很開闊,而錄音的實體感也很好,就算是大鍵琴這樣缺乏抑揚頓挫的樂器,也不會被弦樂群埋沒。在這時期的音樂中,大鍵琴通常負責骨幹的數字低音,如果大鍵琴的細微聲響被弦樂群蓋過去,音樂聽起來就會有些混亂,但是Jurgen顯然找到了Kempen教堂非常棒的「甜蜜點」,錄音清晰、自然、通透,同時掌握了飽滿中帶著輕盈的古樂特質。
我知道,mbl身價不凡,不是每個擁有「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唱片的朋友,都可以用mbl來播放這張唱片,但是想擁有這張唱片,代價並不高,好吧,買不起mbl,收藏一張mbl發行的CD,總該是容易達成的「小確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