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tring Quartet No. 1 in A: I. Moderato-Allegro 13:40
02. II. Andante con moto-Fugato. Un poco piu mosso 08:19
03. III. Scherzo. Prestissimo 05:26
04. IV. Andante-Allegro risoluto 10:44
05. String Quartet No. 2 in D: I. Allegro moderato 07:52
06. II. Scherzo. Allegro 04:47
07. III. Nocturno. Andante 08:12
08. IV. Finale. Andante-Vivace 06:51
三星企鹅上榜碟
恋爱琴事~~~~Borodin的弦乐四重奏No.2
Borodin String Quartet No.2 in D/ Played by Borodin String Quartet
1881年夏天所完成的《D大调第2号弦乐四重奏》,是鲍罗定的不朽名作。此曲系题献给太太艾卡特里娜,乐曲的精神内涵则是,对他俩在海德堡初识时期幸福时光的追忆。第三乐章丰富华美的《夜曲》最为著名,鲍罗定让大提琴扮演主角,唱出一听难忘的无言歌,这个旋律被后人改编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
如果你真正的深爱着某人,而此生竟能如愿和他(她)结为连理,你会如何向他(她)倾诉你那份深切的柔情呢?用鲜花?迟早会枯萎的。说句"我爱你"!稍嫌老调而不够创新。何不试试音乐?如果音乐能代替你我诉说那份愿相爱相惜,生生世世永结同心的心意,让轻言软语化作同是声音的曼妙动人音符而得以与意中人共舞,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Borodin的弦乐四重奏No.2,总是能让我们感受着这般绮妮的爱情世界。
这个版本是Borodin弦乐四重奏团的第二次录音(第一次在Decca,cd425 541-2)。整个演奏除了感性的音乐还是音乐。我不想用太多描诉的文字破坏这浑然一体的声音灵魂。谨以此曲献给天下所有佳偶。
如果你真正的深爱著某人,而此生竟能如愿和他(她)结为连理,你会如何向他(她)倾诉你那份深切的柔情呢?用鲜花?迟早会枯萎的。说句"我爱你"?稍嫌老调而不够创新。何不试试音乐?如果音乐能代替你我诉说那份愿相爱相惜,生生世世永结同心的心意,让轻言软语化作同是声音的曼妙动人音符而得以与意中人共舞,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Borodin的弦乐四重奏No.2,总是能让我们感受著这般绮妮的爱情世界。
"献给吾爱Catalina,"~~Borodin 第三乐章,夜曲(Nocturno),行版(Andante)
伴随著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切分形式,大提琴轻缓的带入由长音作为起始的乐句,深沉却甜美的倾诉著夜的到来。 (你睡著了吗?我的牵手。你可知道,我正深深著凝望著睡梦中的你甜蜜的表情,细数著你弯曲且长的睫毛,沉浸在这属于我的美好幸福)
第一小提琴稍加热情的加入,取代大提琴在高一个八度的位置开展同样的乐句,一些些燥动著彷彿深情的歌者忘情般演唱。 (这样一个个难忘的夜,都只因为你的存在才显得这么特别。我只愿意和你分享这美丽的夜晚,那怕只是静静地望著你睡,因为我是如此的深爱著你)
Third Movement: Notturno (Andante) from Borodin String Quartets No. 2 in D
骤始,进入第二主题。提琴接替著上行而滑落,在强的轮奏后回到节奏上。独奏提琴开展第一主题的旋律,其馀提琴旋律性的加入交替演奏或合弦性的伴奏。第一二主题再现逐次渐强奏而至节奏性的高潮。提琴强奏中,大提琴带领著第一小提琴热情的再现第一主题,深情地相应唱合以卡农的形式。轻柔的反覆犹如细语般对唱著。小提琴和中提琴再现卡农的主题,大提琴轻柔的拨弦低声伴随著。 (回想著过去的种种,我们的相遇是多么有缘却困难的事呀。我永远忘不了那激盪般的的火花,试探著,波动著,相惜著。如果你问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会说是原属于两条平行线的灵魂竟能因为爱而打破几何的蕃篱而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生死与共,永不分离。)
大提琴带出终止的主题,其他提琴轻柔的接续著。第一小提琴拉出完整的终止主题。所有提琴迴旋交替上行,结束在泛音排列的和絃上。 (夜深了,我也该睡了。这样的夜的结束,只是代表了另一个梦的开始。希望你我都能有个好梦,一个只属于我们两人的梦)
这个版本是Borodin弦乐四重奏团的第二次录音(第一次在Decca,cd425 541-2)。整个演奏除了感性的音乐还是音乐。我不想用太多描诉的文字破坏这浑然一体的声音灵魂。谨以此曲献给天下所有佳偶。
玻罗定小传--- written by 陈方骝
玻罗定(Borodin, Alexander Porfir’yevich)
提到玻罗定,似乎应该要先介绍一下「五人组」(The Five)。 所谓「五人组」指的是十九世纪时的五位俄国作曲家,包括:巴拉基雷夫(Balakirev)、玻罗定(Borodin)、库宜(Cui)、穆梭斯基 (Musorgsky)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
这五个人都不是科班出身的音乐家,如玻罗定即同时为一名优秀 的化学家。以巴拉基雷夫为首的这五位作曲家致力于发扬俄国的民族音乐,并在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建立自由音乐学校(Free School of Music),与由安东?鲁宾斯坦所创立沿袭德奥学院派传统的圣彼得堡音乐院(St. Petersburg Conservatory)呈现明显的对立 状态。此种衝突后来则是由柴科夫斯基将二派所长融合于他的音乐创作之后,才使俄国的音乐发展日趋统一。而「五人组」此一名称是在西 元1867年由俄国的乐评家史塔索夫(Stasov, Vladimir)首先使用了 mugochaya kuchka(’’The Mighty Handful’’ 强力集团)一词而来。
玻罗定是俄国贵族盖地亚诺夫(Gedianov, Luka Stepanovich) 亲王的私生子,他的姓氏是因为将他登记于王子家中农奴名下所致。他的母亲安东诺娃(Antonova, Advot’ya Konstantinovna)专心在 家中教养他,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语言,包括:德文、法文、英文及义大利文。八岁时在音乐方面展现出他的才能,他能立即在钢琴上 弹出听到军乐队所奏出的曲调,为此他的母亲又特别请了军乐队队员来教他吹奏长笛,培养他在音乐方面的兴趣。
同时他对科学研究也有高度兴趣,西元1850年他进入医药外科学 院就读,第三年时成为俄国化学之父齐宁(N. N. Zinin)的学生, 1856年完成学业。接下去的数年间,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他前往欧洲的布鲁塞尔、巴黎、海德堡、热那亚及罗马等城市,直到1862年9月 才又安定于家乡圣彼得堡,任教于母校。他在这段时间里的音乐创作有限,且受德国音乐影响甚大。
1862年他认识了巴拉基雷夫,在巴氏的影响之下,玻罗定又开始 创作乐曲,而且是属于真正的俄罗斯音乐。由于他仍相当认真于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因此无法花下许多时间于音乐创作上,只留下数量 有限的作品,较为人所知的有二首交响曲、二首絃乐四重奏曲及最著名的管絃乐曲《中亚细亚草原》(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 。他并写了四齣歌剧,其中大家熟悉的应该是《伊果王子》(Prince Igor),玻罗定从1875年就开始著手谱写这首作品,然而一直到他过世 (1887年),仍未完成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