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Goldmund的产品係由不同人来设计,但是有三个人不能不提,因为他们是Goldmund的中坚份子,少了他们,Goldmund的味道就走样了。第一个人是Georges Bernard,这个人是个机械天才,他发现了机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这件事,什麽是「机械接地」呢?当一部唱盘、一部扩大机、或一对喇叭,衹要有音乐讯号传入,就会在机体、电路板、箱身等处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如果无法将其有效导引出去的话,就会造成失真、音染。Georges Bernard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研究出在机体内找出一点接地,让振动从这一点导入地下。这种机械接地能否像一般人使用三角锥一般,用三个或四个,向上或向下呢?不能!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出振动汇集之处,在此处钉一个尖端向下的角锥,使全机的振动皆由此流出才可。除了一个角锥外,尚需有二个避震脚,这二个避震脚是负担地阻绝振动的功能。Georges Bernard将这个理论用在Goldmund所有的产品上,这就是Goldmund好声的祕诀之一。各位如果注意看本期Micromega Trio的介绍,便会发现Trio就是採用这种机械接地的设计。要如何听出自家音响器材是否存有振动呢?以扩大机为例,您先去中华买二个八欧姆、承受二百瓦功率的大负载的电阻,然后将喇叭线拆掉,扩大机接上这二个电阻,再把LP唱盘或CD打开,扩大机也打开,扭大音量,然后将耳朵靠近后级的散热片,此时您将听到扩大机在唱歌,这就是因为内部振动而引起的效应。
Goldmund Apologue的单体均向Dynaudio及下Focal订製,再配以精密複杂的分音器,因此获得100dB的高效率。仅以中等功率的扩大机来推即可推棚。
第二个人是Christian Yvon,他负责设计喇叭的造型。有了老板及这三位大将,总计Goldmund才四个人就将全世界闹翻了。
五件大箱六百五十公斤
聊了许多题外话,此时言归正传。其实这篇报导是临时插入的。事情起于欧美音响进口了台湾第一对Goldmund Apologue喇叭,由于它是巨无霸,欧美音响无法送到杂志社来试听,因此打电话来要我去欣赏。到了欧美音响之后,我才发现这对售价五万元美元的巨无霸比想像中要大多了。它是由五个大小不同的箱子及一组Z型架子组成。五个箱子分别是超高音、高音、中音、低音与超低音 (每箱一个单体)。每一个箱子底下都有一支角锥顶住下一个箱子的角锥,作成连续的「机械接地」。被动式分音器则藏在低音喇叭箱中。据称这个被动式分音器使用了七百多个零件,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使用了这麽多的元件,竟然还能将Apologue的效率作成100dB (一米一瓦),这是更不可思议的事。由此可用设计工程师技术之高超。假若使用者不满意这个分音器,Goldmund还备有一个Bass Cube (与KEF 107一样) 可以加装,称作「Goldcube」,而这个Goldcube要多少钱您知道吗?比一对Infinity IRS Beta还贵,您说!这是什麽世界?一对Goldmund Apologue有多重?六百五十公斤重,拆开时分为十二大箱。如此您就知道为何无法送来杂志试听了吧!
整个Apologue的外表皆以黑色钢琴烤漆处理,单体则採用Dynaudio及Focal单体。超高音与高音皆为一吋半球形振膜,中音为十吋,低音与超低音皆为十二吋单体。而在低音与超低音箱子的侧旁有方形低音反射孔。以Goldmund号称手工精製的製造速度而言,肯定是无法大量生产。因此Goldmund宣称Apologue将衹生产三面对。当三百对完成之后所有的模具就将销毁,以确保Apologue的「稀有性」。同时,在每对低音喇叭箱的后面都镶有一块金牌,上面有设计者的签名及喇叭编号。欧美音响这对的编号是18,也就是第十八对。看来离三百大关还有一段日子。我知道香港有一对是编号第二号的。Infinity IRS V是台湾拔得头筹,而Apologue则是香港领先,在Hi-End喇叭领先赛中这算是扯平了。
线材的终结者
在我到欧美音响那天,欧美刚好来了一组号称「终结者」的喇叭线与讯号线,那就是MIT MH750 Shotgun Terminator,许多人都知道MIT在750 Shotgun上面装了一个小秘密武器,给了一个名称叫CVT,这条线本刊以前就报导过。这条CTV的价格已令一般音响迷望而却步。当然,因为它的效果实在无话可说,因此在美国十分畅销,台湾也卖到断货。MIT受此鼓舞,乾脆一不作、二不休,将CVT那个小盒子加大起码十倍,然后给予「终结者」之名,意思是喇叭线、讯号线就到此为止。您知道一对约三米的「终结者」要价多少吗?台币六位数。我倒真希望它是「终结者」,因为再这样「竞赛」下去,以后没有人用得起讯号线及喇叭线了。
在写出聆听感想之前,我要告诉您,欧美音响公司的聆听室肯定在低频到中低频处有峰值,因为这个聆听室的屋顶极矮,可能才二米多一点,而且接近正方形,所以在持续的低频一出来时,很明显的便涌现低频峰值。这对于Apologue的真正实力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描述聆听感想时,我必须有所补偿。另外当天使用的器材如下:前级为Goldmund Mimesis 2,后级为Mimesis 3 (每边100瓦)。LP唱盘为Goldmund Studio,CD唱盘暂用Kenwood (多不相配) 加Aragon D2A DSP。喇叭线及讯号线当然都是MIT的「终结者」、「CVT」之流。在此,有一点必须向您报告,我们在聆听时曾经以一条一仟多元的光纤与一条二万元同轴线切换比较。在这麽好的器材上,光纤明显的胜过同轴线多多。在此,我建议您在使用数位处理器 (DSP)时,不妨使用古河或SAEC的光纤,它必然让您有更丰盛的收获。
聆听感想
Apologue的暂态反应及速度感令人心生畏惧,以Sheffield那张「多手仔」来听,那大鼓一声声都踩入心底,而且令人感到「迫力」十足,这是标准大喇叭的气度。而在听钢琴时,您可以感受到近距离听平台钢琴的那种真实感。所有钢琴的泛音一直飘浮在钢琴四周,可说一秒钟也没有断过。说得夸张一点,整个房间都被泛音充满了。
乐器比例的正确也是Apologue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钢琴、长笛、单簧管、弦乐同时出现时,它们的形体大小分得清清楚楚,完全不会和稀泥,而当小喇叭与法国号在不同的位置对位演奏时,二者的距离与形体比例也是那麽正确。再者,Apologue对于乐团及独奏者的力度变化,我真希望所有学音乐的人都能拥有这对喇叭,这样当他们在听音乐软体时才不会误解演奏者的诠释。
我没有在Infinity IRS V上听过Belafonte的表现。但是我必须说,可能是目前我所听过,表现得最佳的Belafonte,那种真实的感觉真会叫人感动Apologue得想将Apologue买下来。我想,下回听IRS V时,我要记得指名Belafonte来听。
当天的粗浅聆听除了低频峰值的负面影响外,Goldmund唱盘、唱臂及Benz Micro MC-3唱头我认为调校得还不理想,因为在听LP时弦乐偶有发毛的现象,而且声音还不够「醇」、不够乾淨。或许是上述二个原因的影响,聆听过程中低频及极低频的表现尚未尽人意。据Goldmund说,那对小的Prologue至少都要Run个一百小时以上,而这对Apologue我看更是不止;还有刚接上去的「终结者」也尚待Run。所以,我建议想去欧美音响一亲芳泽的人要考虑这些因素。假若您是有意思买入,那麽我建议您就不必试听了,雇辆卡车搬回家后再慢慢调校恐怕才是正途。
Apologue与IPS V比起来又如何?虽然我二者都听过,但是场地不同、器材不同,因此结果也不同。我不愿意随便发表两者的比一天让这二对喇叭王见王,否则,永远是没有真正比较评论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