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器材接点的探讨--焊锡


銲锡对于音色的影响在最近几年开始被重视由于它是电流与元件中间的媒介物,因此銲锡的材质以及温度对音色对产生了影响。

好久一段时间没提笔,由于近些年忙于音响器材的研究与设计,真是无暇露面。直至前些日子至普洛找唱片,与刘先生閒聊时,言及音响器材「接点」对音色之影响,这下说话又得负责了,刘先生的盛情实难推却,只好再度在各位老前辈与众看倌面前卖弄一番。笔者出生于乡村,自小与大自然原音为伍,由于耳濡目染,特别嗜好听取各式各样发音体发出的声响,因而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家境不怎麽富裕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来做。因佔地利之便,可取材于大自然,而我的第一件乐器就是笛,再来是箫,不过这些怎能满足一位爱乐者呢?由于经济能力的关係,对于许多乐器只能徒乎奈何,于是只有用「借」,或到亲友家中「打扰」,及参与学校之乐队的方式来接触各式各样的乐器。后来渐渐年长,也存了一些靠打工赚来的零用钱,终于买得起还算能听的乐器──爵士鼓(笔者较偏好这项乐器)当步入选科时期,也自知自己对这方面不过半桶水,可能会没啥成就!于是毅然决定选走电子这一方面。偏好音乐的我,于步入社会后,自然离不开音乐,于是投身音响器材的研究工作。以迄今日噜哩噜嗦的废话一大堆,各位看倌可能不耐烦,再不言归正传,大概有人要说我有自我表现狂,"哈"!现在就来谈谈笔者一些浅薄的经验吧!

名机能彷得好吗?

在音响界中,祇要言及彷製某某名机,谈论的话题就不少,但往往彷製一台机器所得到的结果有三种情形:一、彷製机无法与原装机相比,甚至相差甚远,连边都没摸着,在彷不成功的情况下还有些人会认为这电路设计不好,而归罪于设计者。其实这类人为何不反省自己?别人能,为什麽你不能?第二种是彷製机比原装机略胜一筹,这种情形的成功率还不算低,因为目前在台湾要购得好零件很容易,所以要使机器升级还不算太难。以上这两种情形是较为普遍的。而第三种情形就难中加难,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就是彷製机与原装机在音乐诠释方面表现得一无二致。甭说彷製机,就以原装机而言,任选两部同一机种的机器,几乎都无法表现得完全一致,多少都会有些微的差异;尤其真空管机其差异更钜。而这些生产业者们,对于此一难题也只能力求共通住,尽量作到品管严格,缩小差异的百分比而已。因而彷製机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当然各位看倌一定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以目前获料容易,世界各种极品零件市面上彼彼皆是的情况下,只要使用跟原装机一模一样的零件,不就可以达成一样的效果了吗?如果你是如此想的,那你就错了!就算今天原厂提供你整套一模一样的零件,让你去组装,你依然无法达到一致的效果,而且到底会变好或变坏,那还不得而知,尤其是所谓PRO级之名机更不可能将其彷製得维妙维肖。讲到这裡,或许你不禁要问: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这种情形呢?在我的经验中,有一个因素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众人皆不知其所佔的地位是有多麽重要,这个因素就是「接点」问题。

接点学问大矣

「接点」真有那麽大的学问吗?我只能回答您「是的」,因为连我也都祇能听出其不同而无法透澈去理解它的原理。以音响而言,很多情形是靠实验获得的结果,而无法以理论去解释它的,就以Kinergetics KCD-30 CD唱盘而言,其音频放大电路中之信号流程经过一大约 6只 IC座串叠而成的「怪物」,以获取设计者想得到的结果。试问其理论根据何在?那只不过是经由其设计者突发奇想,而后经实验发现出来的。讲到这裹,我倒觉得与Kinergetics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因为笔者在未接触Kinegectics时,也曾做过数次雷同的「傻事」,诸如将插銲在在PCB上之IC拆下,再换上镀金IC座,而把IC插于IC插座,结果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声。若以理论而言,IC直接插銲绝对比经过IC座更直接,更合理,但往往结果却不是想像中那样。又有一次笔者修改一台前级,换用更好的零件,捨去原设计之缓冲级,以使声音更直接,也确实改善了效果,但当时因改善的情形未达原定的标准,总觉得音质不够细緻,于是想尽办法再去改善,这其间也做过PCB每一接点的重新处理,但依然无法满意,原本想要放弃了,就在山穷水尽之际,笔者又做出了很不合理的实验,那就是将原使用于放大级之IC取下,将其接脚镀上一层薄薄的锡,再插回IC座去试听,那知一听之下,霍然发现原先觉得质感不够细腻的地方,现在竟然有明显的改善。这时这部机器的拥有人立即问我:这是什麽原理?我苦笑了一下,只告诉他一句话:「我也不清楚」。如非亲耳听闻,这简直是很难想像的。由于发现了此一现象,灵机一动,再将IC拆下,镀上不同成份,不同牌说的銲锡,再一试听竟然对音色的表现都有明显的差异。经过这些折磨,我深思一阵子,心想可能是不同的金属成份在传送电离子时造成差异,以致改变了音色。

再言为何一部被认为PRO级的铭机,往往打着纯手工製造的号召?其主要原因也是接点问题,以Mark Levinson来论,为了设计一部机器,所投下的研究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据其本人所言,其一部机器的诞生,除有优异的电路设计,选用最好的零件外,下最大功夫之处就在接点这一项;而且他声称一部机器内所採用的鍚就达50种以上,难怪售价要如此昂贵。因为单以50种銲锡而言,若其PCB有1000个接点,而每一接点试用50种锡,就必须对这部机器做上达五万次的试听,连Mark Levinson都要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来研究接点,而言及吾等彷製者,又何以依此彷製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你并不知他用了那50种锡?甚至那一接点是那一种锡?或许有人会说:拿原装机来分析,不就可以了吗?是的,如此是可以验出其接点銲锡之成份,但你又如何得知厂牌?又如何寻找?再说,又有谁会笨到去破坏这麽昂贵的艺术品呢?

定点试验

由于心仪Mark Levinson对接点銲锡的研究,我自己近年来也对銲锡下过一些功夫,也收集了銲锡约近百种,有50%、60%、63%的铅锡、有含锡2%、3.5%、4%的铅锡,有含银3.5%、4%、5%、10%、18%的纯锡,以及不含任何金属之纯锡。从一般商用锡至美军军用锡,真是无奇不有。收集了这些銲锡之后,由于种类繁多、同时也经过挑选淘汰过程,使用「定点试验」的方式,以笔者NCP-2 B作被测机器,以输出交连电容来做各种銲锡的试验,最后保留了15种,而会取这15种锡是因为其优点平均都高于其他所有的銲锡。这15种锡都有自己独到的特性、有缺点多于优点者,亦有相反者、为何缺点多的銲锡还入选呢?那是因为其优点是其他锡中没有的,所以才保留。

现在让我来向各位报告这些入选锡的特点:请注意今天我在此论锡的原意,只是想告诉你「接点」的重要性,要使机器升级,这一环是绝不可忽略的。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