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 乐感 纹理 激情——听美国Audience power Chord电源线与Au24喇叭线、信号线
对于线材和以线材来达到调音目的,如何试听比较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是把要试的线材接上然后就开始聆听,而不对系统的其它部分作任何的调整。事实上,这也是许多音响发烧友来比较各种器材的方法。原因是他们认为,当在比较器材或线材时,改变其它的部分会增加系统里的变量,而让评论变得不公正。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假设你是一位讲究的音响玩家,你对自己系统所播放的声音已经有定见,而且努力的让你的系统朝着这方向的终极目标前进(比如说调整音箱的摆位啦,找一些垫材垫在器材下面,调整你聆听室的声音平衡等)。也就是说,你应该对你系统里整体所表现的声音特质相当了解(或相当习惯)。现在,如果有一件新的器材(或线材)加入原有的系统,或是置换了原有器材的其中之一,而造成了这系统播放时声音的改变(假设你听得到这改变)。如果这样的改变刚好是你喜欢的,你可能就会对这器材做出“很好”的结论。你会相当地赞扬它,告诉每一个你认识的人“这是件好器(线)材”。而如果这样的改变刚好不是你喜欢的,你可能就因此认定它不是件好器材,甚至,觉得这根本不值这个钱。
举个例子来说好了,假设你喜欢的声音走向是比较暗而温暖,有点厚实的声音,而你的系统是根据这样的喜好调整的。现在你拿到了一对银线,然后你把它们插上去准备评论它们。一开声你发现你的系统突然变的相当亮,声底也变薄了。更惨的是,你系统里的低频变少了。这时,你可能会做出相当负面的评价,认为银线本来就有亮、薄和低频较少的声音特质。
但是这样的比较方式,真的是公正的吗?
其实此时你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这器(线)材其实改变了你系统播放的声音,以及系统与房间的交互影响,光是频率响应的分布就和以前非常不一样了。原本所谓的标准根本改变了,你要从何比较起?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就这样下评论吗?
如果此时你试着改变音箱的摆位,调整聆听室的一些吸音或反射的装置,然后再听一次。这不会花你半分钱,但你会发现你将得到巨大的效果以及最重要的附加价值——经验和知识。你会发现,这样的动作让你听到了突然涌现的细节,更延伸的高频,以及更好的低频控制力(你开始发现这线的一些“优点”了)。你可能还是觉得声音很亮。先别提其实现场音乐本来就没有不亮的,你可以把音箱往后墙拉一点,然后把音箱内倾的角度减少一些,来得到比较暗的音色。经过这样的多番尝试后,你会找到一个你自己认为好的音箱摆位以及这器(线)材的其它风貌,但这是要靠你主动去尝试(学习),去调整才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有多少人会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