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的Magneplanar 3.6是Magenpan推出的最新产品,采用的当然是几十年坚持的平面振膜式设计,Jim曾表示他后期所做的努力都在于寻找更优秀的原材料,设计思路已经不用改变了。尽管整个喇叭看上去就像一张屏风,分不出具体的“单元”,但它的确是一款3音路的扬声器,高音部分和中低音部分中间有明显的间隔。在摆位的时候,就有讲究了,由于Magneplanar 3.6实际上是有左右之分的,所以不同的摆位会有不同的听感,笔者采用的是中低音单元靠内,高音单元靠外的方式,让聆听位置正处在两个高音单元的交汇点上。Magneplanar 3.6看起来体积庞大,却不笨重,很轻松地就可以装上脚架。值得一提的是,分音器是分离式的,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装上即可,分为单线连接和双线分音,笔者试听时采用单线连接。
多少功率合适?
开门见山地说,Magneplanar的喇叭不好推,有使用经验的发烧友大多都会认同这个说法。尽管Magneplanar工厂的大厅里使用的收音机功放功率才35瓦,然而我还是认为想要完全享受Magneplanar带来的魅力,一台大功率的后级几乎是必须的。当然,单纯地说输出功率也不够准确,而是要有在4欧姆条件下持续输出大电流的能力。具体选用什么参数的功放,那个品牌的功放?这些并不重要,也没人能回答。可以肯定的是,当你连上功放,播放交响乐时,保持一定音量下,极弱音的时候能听到声音,能分辨细节,不用去强行调高音量;在极爆棚时能将音乐中的能量充分地释放,不会出现不够力,没有可闻失真就基本上搭配正确了。
宽大的音场,真实的形体
试听时搭配的音源是音乐传真AMS CD,功放有音乐传真AMS 35i合并机,Audio Analogue M2合并功放以及Onix A125合并功放,有些遗憾的是,上期试听的超大推力怪兽级后级音乐传真AMS 50已经送还给代理商,手头没有更大推力的功放来推动Magneplanar MG3.6,以至于我常常要把音量旋钮钮到最尽头,才觉得差不多可以接受,期间我一直担心功放会不会被烧掉,伴着这种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听音乐,确实是有些刺激的。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它展现出来的音场比以往听过的都要宽大,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更接近真实乐器的形体。例如听钢琴弹奏,要让钢琴低音键有权威感、高音键圆润并不困难,音质音色正确的Hi-Fi系统基本上都可以,但是别忘了钢琴是有形体的,钢琴是大型的乐器,巍然屹立在舞台前方,重播时就应该体现出它的气势来。动圈式的音箱要表现出庞大的形体和不削弱的量感和气势,也需要大的箱体和多个单元协同工作,Magneplanar MG3.6一整块平面振膜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很多个小型单元在同一相位上协同工作,加之它本身振膜的面积就足够,这个优势让它得以轻松还原庞大乐器的形体,音场当然更加宽阔,舞台空间感当然也更为逼真。
量感十足又没有压迫的低频
以我的欣赏口味,我很喜欢Magneplanar MG3.6的低频,它是一种质感很真实,规模庞大,却没有一点压迫感的低频,这种感觉跟平时听动圈式喇叭那种将空间推得卟卟响,声音能量拳拳到肉,房间也仿佛在共振的感觉不同,在我看来是更接近音乐厅环境中的低频,具有很好的平衡感。但前提是要以良好的前端搭配将这种低频推出来,如果功放搭配不好,非但听不到量感十足又没有压迫的低频,就连音量都很小,更不用谈规模了。用音乐传真的AMS 35i合并功放来推,听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乐章开头的五下定音鼓的敲击坚定而有力,既不拖泥带水,又不缺斤少两,近在咫尺的大音量一点也不刺激耳朵,久听不会难受;听巴赫《触技与赋格》,管风琴没有吹动裤腿,却依然觉得有凝聚的能量潜伏过来。我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换用音乐传真AMS 50、TITAN,或者Pass Labs XA系列单声道后级等巨无霸,Magneplanar MG3.6的低频表现还会提升一个档次。
细节丰富又从容自然的声音
在介绍高音铝带单元的时候,Magneplanar的厂方很自信地表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高音单元,没有之一。他们声称这种平面铝带高音可以重现出非常多的细节,加上宽大真实的音像,几乎就跟现场聆听一样了。我在Magneplanar MG3.6上听到的细节,不像十分发烧的系统和录音所呈现出来仿佛用放大镜在观察一样的细节,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而是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表现出来对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的准确重现,这些细微之处往往并不起眼,却对音乐整体的效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特别喜欢的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录音,86岁高龄的法国的指挥家乔治•普莱特真是让人非常赞叹,尽管年事已高,一站上舞台,他却充满了青春般的激情与活力,传说遇到这样的指挥乐团的演奏者们坐在椅子都只敢坐一半,以备随时可能需要的急风暴雨式的演绎。这次的演奏就让人有如此的感觉,除了上文所说的《拉德茨基进行曲》,首次进入新年音乐会演出目录的《巴黎狂欢节加洛普》也是典型的代表,在铜管乐主要作为陪衬的情况下,小提琴组就在指挥的带动下激起了灿烂的火花,尽管我没有听到独奏时特有的木头共鸣,但我“看”到了琴弓在琴弦上舞蹈的细节,我感受到闪电一般的速度和小提琴高音部分特有的柔软爽滑,没有一丝金属声的嫌疑。有过现场聆听古典音乐经验又听过Magneplanar喇叭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这就是一种巨细靡遗、无远弗届,又毫不做作的重播,它丝毫没有压迫感,它又丝毫不闪躲,它把一切呈现在您的眼前,只等待你的眼睛、耳朵去做无穷无尽的发现。
截稿之时从主编那里听到一段小趣闻,代理Magneplanar喇叭的香港别超公司有一位在那里工作了几十年的余师傅,当主编询问他几十年的聆听经验中什么样的扬声器令他最喜欢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指向了Magneplanar。我不敢说英雄所见略同,至少一件好东西有不同的人都能够欣赏到,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就是发烧的乐趣之一;如果读者听完Magneplanar,认为跟笔者上述的相差不太大,那便是我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