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味道
Criterion的声音随处都透露出一股『精致】的味道,这股精致的味道有如制作精细的瓷器,不仅表面上散发著温润的光泽,触感更是平滑柔顺,不见棱角,只有曲线。而在这如精细瓷器的外观下,Criterion的内在所表现出来的是高度解析、演奏质感高度真实、透明感高度阴柔的。至於音质,则有如纯净的深山矿泉水,纯净中带著淡淡的甜味。或者,也可以将Criterion的美质比喻为邓丽君的嗓音,我这样说读者们可能更容易体会。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Criterion的美质,当我听James Ehnes 「Homage」时,那些名琴的声音真是美极了,Cnterion此时展现的是油光水滑加上真实擦弦质感的声音,这种声音听在耳里让人感觉很舒服,好像是松软海绵蛋糕加上慕斯,再加上鲜奶油,入口超级柔润,但又有真实的口感。尤其来到22-33轨,James Ehnes用九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分别演奏相同的片段时,由於只有小提琴与中提琴独奏,那些名琴的美处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此时Criterion的醇美音质与对不同名琴音色的分辨能力尽显。名琴的声音能够醉人,诚不我欺。
宁静祥和,无沙无尘
除了上述精致、醇美的音质之外,Criterion让人一听就马上感受到的是宁静祥和,无沙无尘。在此我要强调,并非只有使用电池供电时才有这种感受,即使我用AC供电,一样也是宁静祥和、无沙无尘。有些器材透明感很好,但无论怎么听,总是会感受到一点火气,也难免有时会出现些微的粗砾感。而Criterion却不,它展现出来的宁静祥和、无沙无尘有如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光影丰富的书房,看在眼里一切都让人那么的舒心。听音乐心里能够产生让人舒心的宁静感,我想很少音响迷能够体会这样的感受·
在此我举Robert Meyer那张「Discovering The Double Bass」为例。本来低音提琴听起来多少都会有一些粗砾感,这种粗砾感除了来自於擦弦质感之外,还会来自低音提琴本身的音质影响。可是,Criterion唱起这张低音提琴录音时,清晰的擦弦质感依旧,但粗砾的感觉可说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好像能够哄人入睡的祥和低音抚慰效果。当然,此时Robert Meyer那把低音提琴的音质也变得更好。还有,由於音质提升,让低音提琴与伴奏的简单乐器听起来变得更生动,不像有些音质不够好的器材,听这张CD时就会显得苍白失血,没有吸引力。
微动感特别好
再来,我要说Criterion的另外一项优点,那就是强弱对比的『微动感』特别好,这同时也代表著音乐活生感杰出。从哪里可以听出微动感特别好呢?从慕特那张韦瓦第的『四季』中听得特别清楚。在演奏中,有很多非常轻柔细微的演奏,此时Criterion能够将演奏者细微的力度变化呈现得很清楚,让乐曲即使在很缓慢、很小声时也充满活生感,这就是明证。通常,如果非常微弱的强弱对比表现不佳,遇上慕特这张『四季』时,乐曲就会显得乏味。是不是每个『四季』的版本都需要很好的微动感来展现呢?不!有些演奏版本并没有如这张『四季』么宽幅的强弱对比,因此您也听不出微动感的优劣。
除了四季之外,我再举二段音乐为例,一段『音响论坛20周年纪念CD』中的DG第四轨巴哈『布兰登堡协奏曲』另一曲则是Philips那张的第九轨西贝流土『佩利亚与梅丽桑』先说『布兰登堡协奏曲』卡拉扬在此表现出非常杰出的细致绵密弦乐,这种细致绵密功力一定要有微动感杰出的器材来再生,听起来才会让整首乐曲活泼生动,充满生命力。而Criterion正是如此,它让丝丝缕缕的弦乐群中透出细微的波动感,就好像弦乐自己有生命般。至於甜美与光泽那就不用说了(下一轨的韦瓦第协奏曲也是如此。
再来是『佩利亚与梅丽桑』此处的弦乐群比起上一曲更浓密,因此需要更好的解析力与微动能力,如果这二项能力不佳,这段音乐听起来就会混浊呆滞。此时Criterion再度发挥神力,它的超强解析力与微动感让这首曲子还原演奏的原貌,让我听到绵密细致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