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多芯绞绕结构
至于Across 2000裡面使用的PCOCC-A,採多芯绞绕结构,绞绕时还刻意区分为7种力道,达到分配密度的平衡弹性。这类技术资讯,当然是Oyaide提供给我们,从字面上看来大致可以理解其製作过程,但为何这样製作可以获得好声音,那可都是各家线材厂商的不传之秘。总之,Oyaide即使是在Across 2000这样平价切售线上面,依然抱持着严谨的态度製作,这才是真正的Hi End高档!
中频丰厚饱满
聆听Across 2000的经验是轻鬆而愉快的,写线材,最怕线材清清如水,完全没自己的个性,得要花上好一阵子,动用各种线材比对,才能分出高下,Across 2000倒容易,个性很明显,就是努力把音乐的中频弄好!从古早红到现在的BBS LS3/5A不也是如此,小小的书架喇叭,高低两端都有限制,却有丰厚圆满的中频,让人爱不释手。Across 2000也是如此,换上这条喇叭线最大的变化,就是把中频的厚度和饱满更为凸显。
有个性,代表Across 2000带有音染吗?非也,Across 2000的质地还是很纯的,只是中频的厚度特别明显。譬如幕特演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奏鸣曲」,Across 2000能够把小提琴的形体刻画出带有水分的圆润,每一个拉奏的音符都很有份量,而不是如游魂般漂浮不定,由甜美的中频延伸开来的高低两端,Across 2000稍有节制,高频色调略暗,低频则是着重在线条感,综合起来,Across 2000的音乐质地便显得匀称中带着饱满。或者这麽形容,Across 2000肯定不是赵飞燕,比之杨玉环,却也不是那麽丰腴,中频多出来那一分音乐的韵味,恰好成就了Across 2000的个性。
中频甜美有厚度的个性,拿来听「追风筝的孩子」(The Kite Runner)电影原声带,效果也加分不少。音乐当中运用了多样化的元素,像是伊朗传统的齐特琴、中国的曲笛、亚美尼亚的木管乐器Duduk、土耳其的竖笛,以及阿拉伯的鲁特琴,这些平常不容易听到的特殊乐器,透过Across 2000搭配播放,那种宛如「天方夜谭」现代版的气氛,显得浓郁而热烈。我搭配试听的喇叭Focal V816,讯源为Rega Planet,扩大机则分别搭配了Audio Space AS-2i、Logic A-50与Rebel 602P后级(由Audio Space AS-2i做前级输出),Across 2000都能适度把音乐的中频多补上一点力道,音乐的重量感与权威感都跟着有所提升。
强调中频的性能,让Across 2000即使播放起铜管配器较多的音乐,也不显得毛噪,适度补上那一分厚度,音乐光泽稍暗,却能增添一分交响乐的重量与声势。向是Antonio Pappano指挥的「雷史毕基:罗马三部曲」,音乐当中满满是耀眼的义大利风情,自然是让铜管好好发挥的曲目,搭配着Across 2000聆听,我不禁想把音量开得更大,在小音量时,音乐稍微黯澹,活力不太够,但音量开得大些,推出来的中频力道,顿时让音乐充满了节庆般的欢乐气息。
是的,用Across 2000你不用担心高频狂飙,这是一款个性温和、质地醇厚的喇叭线。更棒的是,PCOCC-A加上独家C.I.S.绝缘架构,以及环保披覆材料製作的Across 2000,并不需要「天价」才能享用,找Oyaide的经销商,看自己的需求裁切长度,在请店家帮忙配上优质的端子零件(也可以选Oyaide自家的产品),就是一条媲美厂製线的崭新喇叭线。
Oyaide Across 2000喇叭线
导体:PCOCC-A
线径:2.0平方米
结构:C.I.S(Cross insulated stabilizer)
绝缘:聚丙烯泡棉(Polymer Polyolefin)
绝缘套:聚乙烯(Polyethylene)
外层披覆:无卤素聚乙烯(Halogen Free Polyethylene)
阻抗:8.4Ω/km(at20℃)
容抗:4.7 P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