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友评价分析家奥美10号电源线


    “我们做线材,要像我们做人一样。做人要厚道,一是一二是二,不缺斤短两,不偷梁换柱,线材的声音呢,就要像电子管一样,醇厚,饱满,温暖人心;做人要灵活,办事客观准确,心思细密,观察入微,线材的声音呢,就要像晶体管一样,清晰,冷静,纤毫毕现。做人难,做线材难,难的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平衡,做线的最高境界呢,还是平衡。”  ----发烧斌
 
    以上是摘录自发烧斌新书《发烧?发骚!》序言的经典话语,我一直都说斌兄是一位哲人,一位诗人,只是他老人家十分谦虚,一直都不肯承认。

    我是一名普通烧友,阅历算不上广博。这次试听线材,在设备的选择上动了一番脑筋。我觉得想最大程度体会到线材带来的改变,有一个方法很好,就是整套设备都由这条线材供电。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不过通过一套耳机系统可以实现。手上刚好有一台米格18CD机自带的耳机输出效果不错,相当于两千多的耳放。机器不是很高端,7K多价位的,耳机采用了比较好推的AKG K501,两者的特点都是音乐味浓郁,弦乐和女声表达动人,缺点就是大编制有些“软脚”。除了一个同样购于斌兄的古河滤波排插,整套系统的供电几乎都由这条分析家奥美十号决定,而且米格的CD设备电路十分简洁,主要靠校声,所以夸张点说,大家甚至可以想象成把耳机直接接上了电源线,呵呵。

    怀着期待的心情拆开快递包裹。包装挺精美,外层紫色内层白色的两层半透明塑制材料。线身颜色为活泼又不失典雅的淡紫,插头用上了近三百元一副的美国威记,值得一提的是靠近插头的包裹层上用紫色荧光材料的圆润字体标注了型号,美观养眼。

    找来了两条电源线作为这次试听的对比。一条是卡达时的老大金参考,烧友们大多熟悉,饱满甜润,人声动人,属于典型的暖声。另一条是DIY的纯银线,线基忘了是哪家的,两插头一尾插的特殊结构,线条清晰,速度很快,属于典型的冷声。接下来迫不及待把今天的主角分析家插上CD机开始感受。首先放入一张小提琴独奏帕格尼尼狂想曲,这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独奏作品之一,每一首的编曲结构都匪夷所思充满想象,用一把小提琴达到两把甚至三把重奏的效果,对演奏技巧要求颇高,将小提琴的各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带上耳机一开声,充满力度和弹跳的擦弦跃然入目,感觉乐器的位置是合理的,既有包围感,又明显离自己有段距离。仔细体会了几首曲目后,觉的声底饱满度充分,三频密度都不错,两端延伸到位。小提琴的四根弦既能突出各自的音色特征,又过度自然,说明这条分析家的声音还是较为忠于原貌的。受设备所限细节的表现并不丰富,不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并无过度突出或削减某一方面的感觉。半张碟听下来,总体感觉是“中规中矩”,这并不是说这条分析家没有带来什么提升,而是在不改变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表现更上一层楼。这套设备弦乐本是强项,换线后并没有改变原本优雅婉转的音乐氛围,又补足了力度质感,使小提琴的声音更加真实。接着换上另外两条对比线材各听了几首。卡达时的饱满还是独一无二的,小提琴木头味十足,擦弦充满形体感很有说服力,细节也较为玲珑,不过高频的通透度透明感似乎没多大提升,小提琴高音弦不够明亮,声音层次不太分明。而DIY的银线带来了非常明显的解析力提升,细节一下子涌出不少,泛音有一定交代,但……太薄了,声音就像运弓一样“一条线过去”,缺乏整体感,速度也似乎超越了人类极限,使演奏者自叹不如……综合来看,两条线都具有某些分析家很难与之较量的突出优势,不过总体上分析家最为全面,提升范围最广。

    再试一试大编制的效果,客观讲这套简单的设备本身完全不及格,气势不够,音场发糊。选了一张九十年代录音的贝多芬三种乐器的协奏曲送入CD机,令人惊奇的是在升级到了分析家电源线以后表现……还是不及格,不过五十分总比三十分好。音场有了一定的水准,深度出来了,甚至前后层次也有所体现,不过还是容易乱,多组乐器齐奏尤其鼓和大提琴组等低音乐器一发威就惨了。音乐味倒是锦上添花,很有早年单声道录音的托斯卡尼尼的感觉,醇厚柔美就像LP的音色。动态有一些补足,中低频烘托出不错的氛围,三件主奏乐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表现均衡,没有谁抢风头的情况。再对比金参考,感觉卡达时中低频的厚度对大编制气势的提升最为明显,高潮时有了“轰隆隆”的恢宏效果,不过有时会出现能量的过分淤积,音场的分离度提升不大。DIY的银线控制力最好,音场的结构框架最清楚,但还是老毛病,没什么音乐味了,就像用电脑分析一场音乐演奏。

    人声的测试选用了一张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精选。这方面是卡达时的传统强项,果然金参考的表现最为动人,有着浓浓的“胆味”,香醇如美酒,将你的情绪完全融入美声唱法的韵律起伏中,真正感受到了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天使之声”。分析家还是胜在全面,高中低声部能量分布平均,合唱时各个位置都有明确真实的交代,人声也较为丰满,有血有肉。DIY的银线则完全不适合表现人声,缺乏可圈可点之处。

    总的来说这条分析家对各方面都有不错的提升,仿佛给这套过于简单的设备加上了一台高素质耳放。又经过一个星期的仔细倾听,将其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包括书架箱系统和落地箱系统,我的结论是这是一条以中性全面见长的电源线,比较适合用在前端器材上。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平衡是最难的,是这条线材的最大价值所在。我学过些小提琴,对不同演奏家的风格有一些了解,用接上分析家的声音较为客观的系统播放了不少演奏家的经典演绎,感觉演奏家的个性清晰接近现实,没有大家拉得差不多的不良感受,说明分析家对乐器特性的还原真实全面。我欣赏这种风格,难怪“这可是香港《HIFI音响》总编何森家里和编辑室用的”(斌兄原话)。

    最后,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斌兄对我说:“哥们,还提什么还东西啊,说这个可就远了,那条线送你得了,我一天卖多少根线,小意思,就当你写试听报告的奖励吧。”

    编者按:发烧斌是音响线材界知名人士,是一位哲人,一位诗人,其为人十分谦虚,线材鉴别能力乃是业界权威.其掌管的润丰名线坊(http://www.rfhifi.com)能够免费为大家提供线材鉴别支持.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