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久闻其名,但这还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老易。在Taylor乐器专卖店里,正在摆弄据说是最新的电脑作曲机,老易的身材不大,精神很好,跟照片上的没什么区别。见到我们,打了个招呼,问声好,就介绍起面前的这台新武器——作曲、编曲、配低音等等,都能在这上面搞掂,很实用,也不贵,真不错!第一个感觉,老易挺平易近人的。
问他此行有何贵干,老易说只是来开会,顺便买些玩具——专业录音器材以及古董相机之类。没想到老易还挺风趣的,我刚这么说,他就正色道:“你还没有看过我录音的时候,我的每个员工看到我都怕,他们一有什么不对,摆错位啦,音不准啦,我一听就知道,马上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老易的金耳朵,素来闻名已久,如今老易就在面前,笔者自然不会放过取经的良机。可是没想到,老易还挺“好练”的,只微微一笑,把身体往后一靠,软绵绵的一句“天生的”,就把我的问题给弹到十丈开外。
先前在乐器店,老易在试麦,我在一旁凑热闹,老易把耳机向我一递,叫我听听几个麦之间有什么不同,我只当作玩玩,顺手就接了过来,没想到,不管我怎样听来听去,就只是有那么点不同,却怎么也讲不出不同在哪里。老易就指着那些麦:“这个声音比较柔,这个比较硬,这个低音强......一听就听出来了,怎么会一样呢?”说真的,此时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幸好老易善解人意,马上又打圆场:“多听听,这需要训练,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听出来了。”
后来谈到他的工作时,老易说其实他最讨厌的就是剪辑,同一个旋律要听五、六遍,甚至十几遍,再动听的音乐都听烂了,还要听杂音、听音准、要加油添醋......问他为什么不叫助手帮忙,他说以前也曾经有两个不错的助手,但是因为移民之类的问题,就走了,现在也有助手,可是碰到复杂的,还是要他亲自出马。
做剪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懂音乐,会看总谱,要有一对金耳朵,要细心、耐心,还要会电脑,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经验。所以即便是在广电学院学了三、四年,要想胜任这份工作,没有再多几年的磨练,也做不下来。老易当年也是自己做了很多录音,所以事实上归纳下来,除了天赋,除了对音乐的喜爱,老易也做了不少磨练,才练就了这副金耳朵,成就了雨果今天的这番事业。
话说当年,老易还是小易的时候,当过乐团的专业乐手,当过指导员,甚至还做过行政人员。这期间,他对录音一直情有独钟,给自己的乐团录,也给其他的乐团录,录了拿去发表。直到有一天,他录的古琴,没有人愿意拿去做成唱片发行。他找了很多大的唱片公司,可是人家理都不理,偶尔有表示感兴趣的,也只是说,录得很好,但不会有市场,所以爱莫能助。而当时市面上世界级的华乐唱片作品,几乎根本就是一片空白。凭着对华乐、对录音的执着追求,以及平日的积累,老易决定自己来做,于是雨果的第一步就这样开始了。至于Hugo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有伍的英文名,按照发音翻成中文,就是雨果——雨水灌溉,结出丰硕的果实,挺有味道的一个名字,不过跟法国的大文豪雨果,就一点关系都扯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