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工业成长的速度飞快,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早已掀起全球中国热,成为国际投资关注的焦点。经济的成长确实让音响产业蒙获其利,验证93年建厂的想法没错,但是同一时期推出的音响厂商,尤其是製作真空管机的大陆厂家,比比皆是,究竟斯巴克.凯音成功的秘诀在哪裡?
马副总身在销售第一线,他认为斯巴克.凯音的成功,源自两个面向,一是对品质的重视,一是完善的售后服务。他表示斯巴克.凯音从设计师到线上作业人员,都非常重视品质,他说确实在中国製造真空管音响的厂家很多,但能够像斯巴克.凯音这么注重品质的厂家却不多。原因是很多厂家都以生产成本作为生产的唯一考量,虽然斯巴克.凯音也很重视合理的生产成本,但原则是在注重品质的前提下达到成本精省。
关于品质的重视,马副总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家浙江的真空管製造厂商,推出了一部300B扩大机,售价低到令人难以置信,斯巴克.凯音工厂裡面怎么精算,都觉得这部300B完全不敷成本。不过价格低就能吸引到客户,有一家广州的音响经销商一次转向这家工厂订购了十部,结果每一部都有问题,「音响技术」的大草跟他说,机器拆了才发现,原来很多电阻电容都是拆旧货秤斤卖的元件,每一部的电子零件连规格都不一样,难怪能够卖得这么便宜。
以消费者为师
马副总说,在斯巴克.凯音,所有的电阻电容都是「以颗计价」,使用的厂牌都是经过工程师反覆试验,音质符合要求的製品才能採用。在零件採购上,他们会尽量以量制价,但绝对不会牺牲品质採用劣质品。在香港广州等地,还有发烧友觉得斯巴克.凯音的机器像是无敌铁金刚,怎么样都操不坏,十年以前的产品还是用得很高兴。马副总说,就是这些消费者的口碑,让斯巴克.凯音的品牌形象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
CD-23专为欧洲市场设计,走极简风格,据说在丹麦卖得最好。
第二个成功关键就是售后服务,马副总说他上任一来,一直努力把售后服务做得非常「到位」,只要产品发生瑕疵,绝对以最快速度回应,甚至在第一时间亲自前往检视。当年马伟名加入斯巴克.凯音时,公司经营并不像现在一样上轨道,也同样有品质的问题,但他认为与其让产品卖出去又回厂维修,不仅消费者抱怨,对公司反而是更大的成本负担,所以他和曹总经理致力于品质管制,加强品管流程,并且从每一次服务维修中汲取经验。「以消费者为师」或许可以说明马副总重视售后服务的想法,机器有问题,公司绝不迴避,从中学习经验,降低问题发生的机率。
日本市场的经验宝贵
「以消费者为师」的精神,让斯巴克.凯音学到很多宝贵的课程,也赢得更宽广的市场。譬如打开日本外销市场,马副总说历程非常辛苦,但却反而让斯巴克.凯音学到原来人家是这样注重品质。日本负责代理Cayin的村上久昭先生,这位先生早年从事音响零售,在日本销售量之大,连Sony总裁盛田昭夫在产品上市前,都要谘询他的意见。退休后的村上开设了「Cayin Laboratory Japan」,在他的热情与努力下,让Cayin成功地打进日本市场。
但马副总表示,刚开始外销日本的时候确实困难重重,譬如有一次代理商抱怨金属面板有瑕疵,但斯巴克.凯音厂内却认为看起来是正常品,马副总亲赴日本处理,才发现原来他们拿放大镜检查,确实看得到小小沙眼。只好把问题带回来,让採购人员寻找「用放大镜看都没有瑕疵」的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