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古河可说是成名甚早的发烧线厂之一,也是标准材质派的代表厂商。和另外一家同为日本线厂Arcotec不同,古河除了强调线材的纯度之外,还告诉大家材质的结晶状况也会影响线材的声音,所以古河有几款线材都以结晶体的名称作为线材的型号。在这些线材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几年前推出的单结晶线,一条线就是单一的铜结晶,对于许多人而言,的确是相当神奇的产品。
不管如何,除了XLO、Kimber Kable、Monster之外,的确有许多音响迷是从古河开始接触发烧线的。虽然目前高价线材已经飙涨到离谱的程度,但也有不少线材厂开始利用制造天价线的神奇理论,向下移植制造一般人比较可能买得起的产品。例如MIT、Power Source都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像古河这种规模较大的厂商,则是早就已经拥有相当完整的产品线。或许我应该说,除了最近推出几款号称使用新导体的产品之外,古河一直都没有价格高达五位数以上的怪异货色。
这回评论的SSP-I算是一种“喜欢就买得起”的产品,600元的售价对于稍有资历的音响迷而言,应该算是相当便宜了。不过,如果有音响初哥还在为二千多元的CD唱盘奋斗,我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这是所谓的平价线材。在名词上作文章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还是告诉各位读者这款线材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刚把它取出,我就忍不住低声对自己说,真不愧为大厂的产品。SSP-I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量生产的规格制品 ─ 虽然不是高价线材,SSP-I使用的RCA插头却比许多高价产品还要沉重厚实。如果您常看线材评论文章的话,一定晓得插头与端子间接触面是否紧密,对于声音的表现有着长足的影响。而SSP-I的RCA插头,就是那种可以和端子座保持良好接触的产品。它并不是那种徒手就可以安装的设计,想要装置或取下它,非使用螺丝起子等工具作为辅助不可。看起来好象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生产线而言,多这个工作步骤可能也表示产量随之降低。而这一切,只为确定线身和插头间可以更紧密的结合。
SSP-I的线身还算柔软,使用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线的材质根据原厂标示是一种叫“μ-ofc”的结晶铜,每条线材中有二股铜线,这二股铜线各自以一层塑料包着,之外又包上一层“μ-ofc”材质的金属网,最后再包上一层PVC材质的屏蔽层,SSP-I才算大功告成。SSP-I虽然不是高价产品,但它还是维持了古河线的一贯特色 ?圆润、丰厚、通透。如果您从来没有用过发烧线的话,刚换上SSP-I一定会发现音响系统的声音丰厚不少。除了更丰富的低频、更饱满的中频之外,高频的部分也变得更加圆润,全部的改善加起来就是音乐中的颗粒感会减少许多,声音更加的顺畅。其次,您会发现音质的纯净度提升了,平常听不到的细节也忽然出现。
SSP-I虽然谈不上细致飘逸,但还是保持的古河线一贯通透的特色,这使得它拥有让系统透明感增加的优点。和Arcotec比较起来,古河的产品声音较为温暖,音像的结像力不是哪么锐利,但形体感较大、较丰满。这些特色,也都能够在价格不高的SSP-I上面找到。使用SSP-I并不会让您有各频段的量感分布不均的感觉,许多线材都因为设计的关系,而让声音的某个部分有突起或凹陷的问题。如果运气好刚好能够补偿系统损失的部分,运气不好反而会毁掉原来平衡的声音走向,就未免太得不偿失了。
和同价位的线材相比,我想SSP-I在音响性的提升上,不见得能领先群雄。但是如果比谁能让整套系统音质变得更加纯净、丰厚、平顺,SSP-I应该就能占到很好的优势了。换个方向来想:单薄、粗劣不顺,这不就是平价系统最常见的问题吗?现在您知道您该选怎样的线材入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