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的发烧,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妻子会拿出自己的工资来维持家用,而黄老师的经济收入几乎全用在他漫长的发烧路上。妻子没有半点埋怨,她认为,这样的爱好是好事,这样的心境,与世无争,不与人比较,是值得被欣赏和称赞的。妻子说:“你能买根线,就上万块,说明你有这个能力,我不加干涉。”当然,妻子理应知道,丈夫是完全有主见,能自控的。其实,黄老师很有家庭责任感,也有担当。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2001年,黄老师一家人筹划着要买房子,却差点钱。这个时候,黄老师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做出了应有的取舍,他一声不吭,就悄悄地去把他心爱的音响卖掉了。我问他,你当时会不会很心痛?他和妻子都没有正面回应我。其实,不用问的,那样的心情能够想到。别人没办法体会,各种滋味只有黄老师他自己明白,但更重要的是他给了他家人一个更稳定温暖的家,而这个家必定会因此而更加牢靠和坚固了······
黄老师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2001年卖掉器材后,到2005年才开始陆续搬音响回家。也就是说,有四年的时间,他没有办法拥有他的心爱之物。但是他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他一点不疯狂,他很会安排取舍,他用这些时间去别人那里听,也跟别人进行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也从中获得点滴,所以当某一天他可以拥有自己的器材时,才发现原来已经开始不一样了。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交际能力,中国人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如何经营人际脉络的关系上,而这些,全然不被黄老师看重,他一个人呆在他的听音室里,享受着自我营造的空间,沉浸,自得其乐。这样的状态,一般人会觉得寂寞,而守住了这样的寂寞,其实早已穿越了繁花似锦的灿烂了。
方向:
黄老师一说起他的音响和喜欢的音乐时,就像三峡大坝泄洪持续而带劲儿。他说话时话语中能感受到他对hifi的那份痴迷和陶醉。
他的听音房其实并不大,大概20平吧。一旦进去你会发现这个房间的一切几乎都为发烧而服务着。所有的墙壁、天花板上都是吸音反射用的泡沫板、正前方摆有大大小小的多个钻了无数孔的箱子,墙角立有纸箱做圆柱体,听音用的藤椅也根据需要把腿的高矮锯到恰到好处。而在椅子后面的书柜中和发烧有关的书占了大部分。这一切的一切观后让人大为惊叹!
这里边声音的状态可能是许多朋友期待的。我们的感受是,他家的那对“温布顿”是我们丰顺之旅听到的三对中状态最好的。当时正放着梁祝小提琴协奏。黄老师说,你感觉到了置身音乐厅里没有,这一段是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你感受到了花的香气了吧?有些商家鼓吹的器材要有音乐味,那都是胡扯,器材要还原音乐本身的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对味。作为菜鸟的我努力地感受着。黄老师对音乐的这种状态是让人羡慕的。
黄老师买音响和对待音响都有着非常独特的理解,他家的音箱、功放、cd机这三大件,按他的话就是在预算内只买特价机,买最划算的,要把火力集中用在线材上。他用的线那可是真银真金打造而成,价值自然不菲!他介绍说,线的材质很重要,全银线能让所有频段完全通过,没有削减没有损耗。所以不会有:低频出不来、高频冲、中频过于强调。难道这是传说中的真正平衡?这让我对箱子后面那些又黑又粗的“咸菜”肃然起敬。
差点忘了。黄老师的器材都很有架势摆着各种pose,cd机和功放都被我当成是木陀螺的东西给高高撑起。据说这种东西是用“神木”精工而成。另外,cd机顶上也放着小陀螺和弹簧,让我大为费解呀,怀冰兄说这也是影响声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