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条纯银线,NEVD-2001的个性算是内敛的,一般纯银线加入系统中,多半有立即而明显的变化,就是音乐变得明亮而华丽,NEVD-2001也有这样的变化,但并不算非常明显,因为它的中低频依然厚实有肉,不像许多纯银线,一搭配上去高频生龙活虎,中低频却显得清瘦。我想举义大利Fone的小提琴录音为例,这家义大利唱片公司的录音很真实,但很多发烧友却吃尽苦头,他们录製的阿卡多,小提琴虽然亮丽清澈,但很多音响系统却不能尽显录音的好处,只觉得小提琴锐利刺激,细节虽多,却生硬难忍。搭配NEVD-2001聆听,阿卡多拉奏的克莱斯勒曲子,琴弓细微的动作都清晰可闻,还有着丰富的小提琴音箱共鸣,那是很真实、很近距离的聆听感受,却不觉得清瘦刺激。

能通过Fone的考验,这NEVD-2001早已经值回票价。我再拿出Cisco唱片着名的「Stradivarius: The Sunrise」专辑,这张老发烧片用「日出」这把名琴录製,小提琴的音色走华丽风格,而钢琴则是在踏板的大量应用下,显得深邃又圆滑。搭配我自己的老数位线聆听,那贝多芬的「春」流畅而富有跃动感,高频尾韵很甜又很美,等换上NEVD-2001之后,小提琴的线条感却比老线更好,中低频的量感似乎比老线更好。这也是NEVD-2001让人惊奇之处,一般纯银线的中低频都要比铜线来得保守,但NEVD-2001却有银线的优点,又能兼顾铜线的优点,不仅解析力更好,细节更多,中低频也能维持饱满圆润。但老线全盘皆输吗?这张Stradivari名琴录音,帮老线找回一点尊严,至少在小提琴尾韵的泛音和光泽上,老线显得更甜美、更圆融,而NEVD-2001在这部份还稍有生硬感。NEVD-2001真的输了吗?未必,这条数位线如果再听个半年,说不定又是另一番光景。
细节表现丰富
光是小品的小提琴演奏,NEVD-2001就已经有超值演出,但我还想试试NEVD-2001的中低频究竟有何能耐。拿出Inger Marie Gundersen的「Make This Moment」,第一轨的「Let it be me」是音响展时很多厂商喜欢播放的曲子,音乐从大鼓开始,接着是Inger的歌声、钢琴,然后爵士乐团的小喇叭、萨克斯风、低音贝斯才全部加入。NEVD-2001的低频不仅有量,而且有速度,那种低频量感听起来很过瘾,大鼓有形有体,向下延伸很沉又不显散漫,音乐听起来带着鲜活的感觉,但不会觉得下盘浮晃。而NEVD-2001表现银线亮丽之处,则是在小喇叭与萨克斯风轮番独奏时,可以清楚辨认两种铜管乐器的声音光泽,小喇叭亮丽而有劲,而萨克斯风明亮中偏沉,吹奏的气音较强,这些都是NEVD-2001细节表现丰富的优点所在。

有细节,又有中低频的厚度,NEVD-2001几乎可说是百搭的线材。Neotech给编辑部试听时间的很多,我在家裡几乎所有音乐都试过了,即使複杂的音乐,NEVD-2001依然轻鬆过关。例如Mercury的「火鸟」,华丽而繁複的管弦乐配器,搭配着NEVD-2001聆听不仅带着明亮而不刺激的光泽,音乐中戏剧性的张力,在强劲又富有线条感的低频中,紧紧地抓住聆听的情绪,彷彿火鸟的飞舞一般起伏摇曳。
是不是标错价了?
其实,绝大部分的时间我已经忘记在试听NEVD-2001线材了,当音响搭配得均衡,音乐自然就成为主角,也可以忘记音响了,这NEVD-2001虽然不贵,却能深入音乐的精髓。其实跟着我许多年的那些「老线」,也能让我忘记音响,专心听音乐,但NEVD-2001多了一分新鲜感,有纯银线的解析,又有不输铜线的厚度,但最让我不解的是:这NEVD-2001怎么这么便宜,是不是Neotech标错价了?
Neotech NEVD-2001器材规格
长度: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