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玩家还要特别留意的是喇叭设定是否正确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一代机种就已经存在,因为本机是以实测的频率响应去判断喇叭设在「Large」或「Small」,因此中小型喇叭常被误判为「Large」。因此我建议用家在进行初始设定时,请自行以手动方式设定喇叭的数量与大小,设定完毕后再依序以本机的自动测试功能逐项设定「喇叭相对距离补正」、「各声道音压平衡校正」与「音色补正」,如此就可以正确地设定系统。
机内结构简述
限于篇幅,在此我仅作硬件方面的简述,若您要看更详细的分析,请看我在「新视听」94期有四千多字的叙述。VSX-AX10i是全世界第一部量产机可透过i.LINK接收SACD与DVD-A数字信号者,使用的是德州仪器的TSB43CA43A。而本机内部的环绕译码电路、后处理与MCACC则分别由一块Motorola XCA56367PV150与两块Analog Devices ADSP21065L DSP芯片所构成,数字滤波与DAC则分别为Burr-Brown的DF1704与PCM1704。从这样的架构中我们可知道本机的数字处理过程几乎都是以多位来运作,而1位的SACD DSD信号则是在i.LINK输入后,随即透过本机内建的「DSD-LPCM Converter」被转换成多位信号,再送进DSP芯片做下一步处理。在电源的部分本机使用了一个10公斤重的EI变压器,将模拟小信号放大、功率放大与数字电路三者分别独立供电以避免相互间的噪声干扰,内部的各部电路则以镀铜钢片做隔间,i.LINK与AM/FM调谐电路则以金属盒子做包覆,这些手法都有助于S/N比的提高。功率晶体的部分则仍是以Pioneer的Advanced Direct Energy MOSFET来担任。整体而言,VSX-AX10i大致承袭了上一代机种的硬件结构,仅新添了i.LINK相关电路,但在实质意义上,则是让SACD与DVD-A跳过A/D,在连接DV-S755Ai的状态下,DV-S755Ai的Audio DAC性能已经无所谓了,反正一切就让VSX-AX10i等级更高的DAC电路来负责。
强烈的鉴听性格
在近两个月的试用过程中,VSX-AX10i试过许多搭配,光是喇叭系统的搭配从十万元内至四十多万元一套的都有,但不管系统怎么换,最后所表现出来的声音个性却是十分的相近,尤其是当「ACOUSTIC CAL.」切换在「ALL CH ADJ」的状态下,喇叭系统几乎就变成VSX-AX10i「操弄的工具」一般,喇叭原有的个性与癖性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强烈的鉴听性格:音像定位精准、细节再生能力强(并非只有高音,而是全频段)、音场的透视度高、速度极快,照理说这应该是音响器材所追求的「高传真度」本质,也是我个人所偏好的类型,但我相信对它不以为然的人也不少,说这是「没有味道的声音」,我只能说对某些习惯听音染和扭曲声音的人来说,只要他们听得过瘾,我也懒得改变他们的习惯,搞不好在他们眼中我才是异端呢!在测试过程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喇叭本身的箱声不重、控制力稍微好些,在「ALL CH ADJ」时,一套十几万的喇叭系统和一套四十几万的喇叭听起来差异很有限,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的答案是正面的,以本机的售价来说,合理的预算分配所搭配的喇叭系统是在24万元以下,我主观地认为在此价位带以内的喇叭系统搭配VSX-AX10i,性能多半是升级的。若您要还原喇叭声音的本质,您可以选择关掉MCACC,但表现可能比「ALL CH ADJ」差上一截,比较保险的方式是开MCACC、把「ACOUSTIC CAL.」切换在「F ALGN」,如此便能将所有声道喇叭的音色设成与左右声道喇叭原有的音色相近,此时亦可以让喇叭系统稍微摆脱本机的个性,回复到喇叭原有的个性、并保有音色的一致性。
VSX-AX10i有没有缺点?它的缺点仍是所有环绕扩大机的痛,尽管功率放大电路的推力还不错,但碰上「大空间+效率偏低喇叭系统」的组合,就显得比较吃力了,假使您就打算这么做,请把本机当作解碼前级,另外再加接更够力的后级。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庆幸VSX-AX10i是日系的量产制品,要不然以它的译码电路换成欧美系厂商当作Hi-End环绕译码前级来卖,加上MCACC,恐怕就不是30万台币可以买到的了,VSX-AX10i抵买不抵买,请您自己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