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黑胶并不神秘-----黑胶基础入门


八十后的烧友,基本都是cd天下,未玩过黑胶唱片,所以对黑胶种种传闻,感觉新奇,甚至聴说似是而非的玩法,一些老烧更讲得神秘,非不给入门解秘,而且有个别更搞得唯我独尊,把黑胶入门者愚弄。

小弟不才,六十后的年龄,有幸在黑胶当红的八十年代玩上黑胶,虽然在八十年代小弟还是一名高中学生,以有限的零用钱也较难玩高档唱盘,但在学生年代,每月省下还可以买入几只唱片,至八五年小弟到社会工作,储蓄了几个月,也终于换了一个比较高级的唱盘组合,也可能是最后玩的唱盘,该组合是ThorensTD-321唱盘加SME3009s2唱臂配上SHUREV15-IV唱头,是一组当时的中级鈇三角组合,这唱机组合一路玩至九五年,由于工作日多,玩黑胶实在太花时间而把唱机收起不玩,只聴CD,希望以后再有时间,才拿唱盘出来再玩。

黑胶基础入门,分成几部份,包括黑胶发声原理,唱盘工作方式,唱臂种类,唱头种类及接线规格,唱头放大器和前级,调校唱臂和唱头基础。

黑胶发声原理

黑胶唱片,是纯物理发声,发声时是靠唱针磨擦唱片的片纹而发声,唱片片纹在唱片内成45度,一边左一边左,唱针就磨擦这些片纹而发声,所以当夜静时,你留心细聴唱头行走,你会聴到片纹磨擦的丝丝沙沙细声,发声的同时,唱针亦同时引起振动,唱针这些振动,就引发唱头内的线圈产生微小的交流信号,唱头放大器就负责把这些微小信号放大再交入前后级推动喇叭。

而所有唱盘电源供应,都只是供应唱盘的马达行走转盘,唱头是绝不用电,甚至可以理解唱头是因应片纹振动的发电装置。

唱片上的片纹,基于物理特性,高音的片纹要求很细很浅,相反低音要求片纹又粗又深,所以当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立体声密纹唱片时(LP---LongPlay意思就是长时间播唱,即密纹唱片),为了要平衡粗纹和细纹的差距及加密片纹,于是便把高音提升并降低低音电平,提升高音和降低音后,片纹的高低音粗幼就相差不大,就可以录入长时间片纹,到回放时,用提升低音电平降低高音电平的曲线放大器,便能重现原来片纹的声音。

这种提升又下降的曲线,早年各大唱片公司并不统一,更多达十多种,常见亦有数种,后来在五六十年代,就陆续统一成常用的一种,就是RIAA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ecordingIndustryAssociationofAmerica,所以唱头放大器又叫均衡放大器或RIAA放大器,就是因为这放大器是包含RIAA曲线均衡。

唱盘工作方式

世界所有唱盘,工作时只要有恒定的转速就成,转速是常用的331/3及45转,78转是供少见的SP唱片使用,引动唱盘的转动方法,就只有三种,就是轮动,带动及直驱,所有唱盘的转动,都不离这三种。

轮动:

是一种古老的传动方法,轮动已有百年历史,基本上爱迪生留声机时代,已经有轮动装置,轮动的原理就是由马达轴心转动大细轮芯,再带动一个中介轮,中介轮再带动转盘,改变转速时,就用一机械装置,改变中介轮在大细轮芯的位置,由于轮芯大细直径改变,所以转速也改变。

轮动好处是简单,起动及稳速也快,但坏处就是轮动时,转盘也易因中介轮而传动了马达的振动,所以很多时轮动唱盘会有一点隆隆声,做好并不容易,而且中介轮多数是用胶制造,长年工作下胶轮会损坏变型,但轮动唱盘很多时因为有良好的中频韵味而令烧友喜欢,而且世界上较昂贵的唱盘,都是轮动。

转动唱盘的代表作有Garrard加纳德,早年的Thorens多能士等。

带动:

带动传动,是一种最易做又简单的传动,基本世界上DIY的唱盘,多数是带动,带动工作时就是马达转动轴芯,再由轴芯连结皮带带动转盘,改变转速时,可以改变安装在马达轴心上大细轮芯的位置,也可以改变马达转速,带动亦可以分内带动,即马达皮带和小转盘在大转盘内,和外带动,即马达皮带和转盘(即唱盘)安装在外面二大类。

带动好处是简单易做,但起动及稳速不及轮动快,坏处就是皮带会因时间而慢慢变长,所以高级良好的带动会再带动多一个飞轮,以稳定转速及调节皮带长度。

带动唱盘的代表作很多,例如Linn莲,Thorens多能士,Micro美歌,ClearAudio等。

直驱:

直驱唱盘是很后期设计,大约在七十年代,流行在七十年代未至八十年代,直驱意思就是由马达直接驱动唱盘,即马达的转速等于唱盘转速,马达就直接安装在唱盘下,连轴驱动唱盘,所以直驱的技术难度是三种驱动的最高,大家也就明白为甚么要到唱盘最后期(也就是技术最成熟)才流行。

直驱要刻复的难度很多,第一要马达低速大力距而且更要恒速但又可以变速,第二马达振动及噪音要极低,第三转盘要做好磁屏蔽,防止马达磁力干扰唱头,基于以上条件,直驱要完全DIY,基本不可能,日本有资深DIY玩家也只能DIY直驱的转速控制电子部份,以求控速更精准。

直驱好处是快起动快稳速及停止也快,是三种动作中最快的,所以直驱深受当代专业唱盘用家,如广播电台,的士高等喜欢,坏处是结构复杂,一旦损坏不易维修,而且很多人说直驱唱盘声音较淡味(我自己认为未必)
直驱基本上是日本天下,以National乐声(现在用Panasonic)最有名,但Denon天龙,Kenwood建伍也有生产。

唱盘除了转动的方式外,唱盘的防振,也分因为二大类,即弹簧防振---所谓(软盘)及低重心防振---所谓(硬盘)二者结构和声音分别很大。

弹簧防振:

最普通常用的唱盘防振方便,即唱盘底座用弹簧撑起(或吊起)转盘板和臂板,那安装在底座的马达振动,就不会传到转盘板和臂板上,从而减少马达对唱头的影响,这种防振方法常用在带动唱盘上,但结构上最好转盘板和臂板同是一体,否则一旦有些微振动下唱头就会转盘不同歩,从而大幅降低防振效果,甚至引起更大问题。

使用这方法防振的唱盘很多,出色的如LinnLP-12,ThorensTD-320,TD-520等。

低重心防振:

说穿了低重心防振即是没有做防振,只是利用低而重的重心去支持合理重量的转盘和固定的臂板,当有外来振动时,振动会被重量大的唱盘底座吸收,而由于底座比转盘重,所以振动不容易传递上转盘,这防振方法,日本的Mirco就用得很出色,其高级的唱盘,无一不用此法,在现代极品的唱盘设计中,很多都是用这种方法,如ClearAudio就是例子,ClearAudio的老板(设计师)甚至发表过一个测试振动方法去印证这种低重心防振的好处,他们试验时,先用一片锯成唱片型状的镜子,放在唱盘转盘上开机转动,然后用一点激光射向镜子,激光反射后放大光点,就发现光点仍然保持一点不动,但同样测试用在弹簧吊撑的软盘防振上,激光点是会有微微移动,说明了转盘转动时,转动的能量会令防振带来一点点活动。

总结防振,硬盘和软盘各有用家,而这二种防振都可以用在三种转动方法上,声音上,硬盘声音较仔细,细致多,线条分明,软盘声音人声厚,韵味佳,感情丰富。

唱臂种类

唱臂简单而言,就只有圆弧循迹和直线循迹二大类,这二类由于结构不同,工作方式和效果也大大不同。

圆弧循迹

就是最简单历史最长久的唱臂,此种结构已经超过百年历史,由爱迪生留声机年代就有这种唱臂,任何点支持,刀支持等S型臂,J型臂及I型臂都是这类,圆弧循迹,基于划弧的原理,无论如何设计,外弧内弧都有角度误差,这误差理论上唱臂越长越小,所以12吋长唱臂比9吋长唱臂贵,近年也有DIY玩家,自做30多吋长唱臂,但无论如何循迹都有误差,这误差主要是由于唱片片模的刻造,无论用Neumann、Decca或Ortofon的机器,都是直线循迹,所以回放也应该直线循迹,才能达到理想。

那主流简单的圆弧循迹,如何去修正这循迹误差?

在40年代,有一个叫H.G.Baerwald先生提出了Overhang(超距)和OffsetAngle(补偿角)去修正这循迹误差。

圆弧循迹唱臂出名的有很多,如Ortofon,SME,SAEC等等。

直线循迹

由于有最接近刻片的工作方式,所以直线循迹唱臂一直是音响设计师的理想,但直线循迹唱臂,要到近代才能做出来,约在七十年代,HarmanKardon第一家依刻片机的马达带动原理,做出第一台用马达带动的直线循迹唱臂的唱盘,自此,日本各大厂也大量生产这类用马达带动的直线循迹唱臂,但当然,这类产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走入高级唱臂的殿堂。

直到八十年代中,第一家搞出不用马达动力的直线循迹唱臂就是美国ET(EminentTechnology)公司的ET1唱臂,是用气浮设计,基本上现在所有气浮设计唱臂,都源自这支唱臂,但气浮设计有供应气压大细令声音不同,气口塞等等问题,于是后来就有完全机械的直线循迹唱臂,第一家搞出就是美国Souther(后来卖给德国Clearaudio),使用打磨得非常平滑的石英棒做直线循迹导轨,利用小滑车支持唱针行在唱片上的动力就可以正常行走作直线循迹,是一种最理想的设计,但最初Souther的唱臂是有一支撑点在转盘中轴上,会被转盘工作时的振动影响,后来这设计被Clearaudio改良了。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

相关文档